何謂遠紅外線光波
紅外線是西元1800年由德籍著名科學家赫歇爾 在一次科學實驗中,將太陽光線以光譜進行研究分 析時,發現太陽的可見光線以外還存在著另一種神奇的光線,是人類的眼睛所無法看見的,它的物理特性與可見光線極為相似,有著明顯的熱輻射。由於它位於可見光線紅光的外側,故而將之命名為紅外線,在太陽光中它約佔59%。
當任何物體的溫度在絕對零度(攝氏負二七三度) 以上,都會釋放出紅外線;隨著溫度的高低、物體成份的不同,所發出的紅外線波長也不一樣。紅外線的波長從0.75~1,000微米之間範圍非常廣泛。在紅外線中,波長較短的為近紅外線(波長介於0.75~1.5微米)、其次為中紅外線(波長介於1.5~4微米),而遠紅外線是紅外線中波長最長,範圍最大的一段(波長介於4~1,000微米),其中90%的波長介乎8~15微米。 遠紅外線光波除了由太陽發出外,也可以從含有氧化鋁、氧化鎂、氧化鋯、二氧化鈦、二氧化矽、三氧化釔等氧化物的天然礦石,如:麥飯石、晶石、花崗石、電氣石、鉑膠體、蛇紋石、白雲石、及矽礦或燒熱的砂土、焦炭、竹炭等放射出來。歷年來遠紅外線的研究都集中在物理學的領域內,直到1970年代才逐漸發展於醫療及預防保健上。 科學研究證實遠紅外線光波能促進動物及植物的細胞生長與機能活化;因此科學家稱為「生育光波」、「健康光波」、「宇宙能量」、「生命之光」,因與氣功師所發出來的波長接近,又被稱為「氣功能量」。